PG电子(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代码:000159

新财数|资本市场大数据映射新疆产业进阶

发表时间:2025-05-06 12:24


国际实业INTERNATIONAL INDUSTRY

作为“一带一路”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交汇枢纽,新疆正在以产业集群为经纬编织着独特的产业版图。


能源革命率先破题。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疆电外送”工程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标志着新疆从“西气东输”到“技术东送”的质变。这种“政策输血-技术造血-产业活血”的三阶进化,让能源动脉跳动着创新血液。


现代农业则借力政策杠杆撬动资本支点。财政部特色林果业保险补贴的精准滴灌,不仅让和田红枣在期货市场获得避险工具,更催生新疆果业构建起“种植-加工-金融”的闭环生态。番茄酱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正将农业产业化推向价值链中高端。


装备制造领域展现深改力度。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叠加资源税改革试点,让新疆油气装备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新能源装备企业依托专项扶持政策,在氢能储运装备领域形成技术壁垒,完成从“跟跑”到“并跑”的产业突围。


站在70周年的新起点,新疆以政策为笔、产业为墨,在西部大开发的宣纸上勾勒出“特色产业+资本市场”的双螺旋发展路径。作为70周年的献礼之作,本系列稿件聚焦政策赋能下的产业进阶,见证新疆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强劲脉动。


70年发展基本盘稳固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新疆枢纽节点启动,新能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方案落地后,更多承载国家战略的新疆上市企业正蓄势发展。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新疆当前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7295.04亿元。


其中,新疆国有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4234.79亿元;民营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2424.81亿元。


在Wind一级行业分布下,新疆上市公司共有3家属于金融行业,总市值达2245.83亿元;工业领域上市公司分布10家,总市值为1584.70亿元;材料行业上市公司11家,总市值为1128.32亿元。


此外,能源、日常消费、公共事业、医疗保健、可选消费、信息技术、通讯服务等行业累计孵化上市公司超35家,总市值超2000亿元。


在此期间,新疆资本市场涌现了一批颇具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他们通过硬实力在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了稳定的业绩增长,有效发挥了市场“压舱石”的作用。


1994年,新疆宏源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新宏信A”(申万宏源前身)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新疆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上市公司。


新宏信A的资本运作实践为新疆探索“科技+金融+产业”融合路径提供了现实样本,也成为后续构建现代金融生态的关键一步。


随后,1996年,新疆众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先一步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新疆首家工业上市公司。


同时,新疆众和拟募资9096万元,投建新建高、中压及低压大比容电子铝箔生产线等项目。这笔“活水”不仅助力企业建成国内首条电子铝箔生产线,弥补了国内空白,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示范效应。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官网可溯最早的统计公报中,1997年,也是新疆众和上市次年,企业改革步伐加快,资本经营开始起步。股份制改造取得重大进展,兵团企业列入1997年度国家试点城市兼并破产和再就业工作计划22户,占自治区两个试点城市总户数的44%。


同年,以优化存量资产为重点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企业兼并有突破性进展。首次实现了兵团工业企业跨地区、跨师(局)、跨隶属关系资产重组。兵团农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进入实施阶段。


随后,百花医药、天山股份等一批高市值、稳盈利的新疆上市公司陆续涌现。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11年,申万宏源的市值浮动在1000亿~1200亿元之间,是当年新疆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仅十年时间,至2021年,新疆千亿市值之列扩容至三家,分别为天山股份(1278.20亿)、申万宏源(1192.74亿)、大全能源(1192.73亿)。


其中天山股份当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整合了中国建材旗下中联水泥、南方水泥、西南水泥、中材水泥等水泥资产,成为国内A股产能最大的水泥上市公司。


高市值梯队的转型与突破,背后折射的是整个新疆资本市场的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


“大开放促大开发”的产融新路径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增加投资、扩大需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投资类工业加快发展。


同时,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要实施大开发,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营造一种新的开放格局,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


在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工业指标大幅走高。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102家,比上年增加143家,增长7.3%,实现工业增加值2895.95亿元,增长12.9%。


按经济类型划分,公有制经济2216.72亿元,增长9.2%;非公有制经济679.23亿元,增长29.6%。


作为新疆核心产业,石油工业1278.99亿元,增长5.9%;非石油工业1616.96亿元,增长19.9%。


同年,申银万国与宏源开启换股吸收合并。据中国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申银万国与宏源的营业收入规模分别排名第10和第11,总资产规模分别排名第10和第16。


合并后,新公司的营业收入规模将位于行业第1,总资产规模将位于行业第5。这次合并被称为当时业史上最大并购案,也诞生了新疆金融业千亿巨头——申万宏源。


新疆众和那声开市锣响,打破了“边疆企业不懂资本市场”的思维定式;国家战略及自治区利好政策,进一步印证了区域资本市场的升级与转型。


2014年,新疆境内上市公司40家,总股本361.68亿股,市价总值4502.99亿元。


借助上市公司,新疆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包括但不限于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新能源产业崛起等方面,资本市场成为落实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重要途径。


此后十年内,新疆国央企、民营企业百花齐放,上市公司数量迎来高速增长期,区域资本市场发展也迎来新变局。


聚焦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新疆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集群初现雏形。涉及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包括中油工程、国际实业、贝肯能源、准油股份等一批龙头企业先后挂牌上市。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行业“黄金十年”中。神华、华能、华电、中电投等数十家大型国央企进驻新疆,开发煤炭煤电煤化工项目。以广汇能源为代表的一批新疆本地上市公司也开启黄金发展期。


此外,新疆还着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幅度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数年间,新疆石油、天然气、钢铁工业增势稳定,番茄、乳制品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以天然气销售为主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天富能源、涉及农林牧渔业的统一股份、业务覆盖建材化工的青松建化等多行业企业纷纷登陆资本市场。


以能源化工、特色农业等为代表的产业崛起,新疆上市公司像雨后春笋一样密集涌现、茁壮繁荣。


百花医药、友好集团、德展健康、天山股份、新疆天业、渤海租赁、中粮糖业等一批企业先后挂牌上市。包括绿色矿业产业、粮油产业、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绿色有机果蔬产业、优质畜产品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逐渐聚集,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活力。


体制变革中拥抱新机遇


在全疆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背景下,新疆上市公司资源优势创新重组、产业调整等创新案例接连涌现。这也为如今十大产业集群形成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2004年,番茄生产企业新疆屯河出现财务危机。当时,新疆屯河已经拥有超10家番茄加工工厂,年产量约20万吨,是国内加工番茄制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危急存亡之际,中粮集团与新疆屯河签订《合作协议》。据悉,中粮提供4亿资金,避免公司停产。随后,通过收购大股东股权,中粮成为新疆屯河的实控人,正式接管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管理。


时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中粮集团重组新疆屯河仅仅是中粮在新疆投资发展的序幕。会择机进入新疆的其他涉农产业,做大做强新疆的粮油食品加工业。


事实上,在该笔交易完成7年后,以番茄深加工为主的中粮屯河和新中基,在疆内形成了超过70万吨的番茄酱生产能力。


生活在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主的数万番茄种植农户成为直接受益者,同时中国新疆作为当时世界第二大番茄酱产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现代化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


2006年11月,新疆地区唯二公司,新疆的关闭与宏源股权分置改革和重组同步开启。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以及中央汇金公司、中国建银投资公司等多方共同见证下,宏源与行政清理工作组签署了《新疆有限责任公司类资产转让合同书》,以3500万元的基本转让价款受让新疆的类资产。


重组后,宏源市值超过了300亿,资本金超过了30亿。新疆的机构债权人收获了50%以上的清偿率,在当年全国关闭超15家券商中,位居前列。


一些枝繁叶茂的老牌新疆企业也走出当地,业务触角向全球延伸。


曾控股百花医药的新疆华凌工贸收购格鲁吉亚Basis银行,成为中国首家控股海外银行的民营企业。


“风电龙头”金风科技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机。以新疆本地业务为基础,金风科技业务逐步在北美、南美、欧洲、非洲、澳洲、亚洲、中东北非、中亚俄语区设立8大海外区域中心。


此外,新疆众和早在1996年便通过“政策输血-技术造血”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后续企业跨地区、跨隶属关系的资产重组浪潮。


百花医药等后来者的资本路径则展现了新疆民企通过重组实现多元化拓展的探索。在被新疆华凌工贸收购后,其控股方通过跨境收购格鲁吉亚银行等动作,将医药产业与跨境金融相结合,这种“产业+资本”的嵌套式重组,既拓展了企业的全球化布局能力,又为新疆特色产业集群对接国际资本市场开辟了新通道。


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有部分新疆企业在政策引导、行业更迭中,开启重组试图寻求“第二春”。


2021年3月2日晚,天山股份连发49份公告。这预示着,一场涉及近千亿资产的重组正式开启。


公告显示其计划采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中国建材等26名交易对方收购总作价约981.42亿元的水泥资产。交易顺利完成后,天山股份总资产将突破两千亿。


这场声势浩大的千亿重组持续多年,热度不减。直到最近,天山股份才正式宣布,完成内部业务整合和架构调整。


政策改革牵引的资本活水,正沿着“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通道精准灌溉实体经济,产融协同效应显现。


2024年10月,自治区商务厅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区共落实执行招商引资项目3758个,引进区外到位资金达7168.68亿元。其中全区落实执行“十大产业集群”项目2637个,引进区外到位资金5635.34亿元,占引进区外到位资金总数的78.6%。


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2024年“新疆产业合作招商推介会”共签约项目36个,签约总额达163亿元,涉及能源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多个特色优势领域。


在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期间,“投资新疆”产业合作推介对接活动,共签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318个,签约总额高达5722亿元。


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为新疆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突破2万亿元大关。新疆区域A股上市公司超60家,总市值超7000亿元,总资产近33000亿元。


在国家战略与资本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新疆依托“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探索出边疆经济升级的实践路径。能源、农业、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借力资本市场实现资源整合与价值跃升,政策输血转化为技术造血能力。


同时,产业集群的规模化发展反向为资本市场培育出更具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形成“产业升级-资本增值”的良性互动。这种产融协同不仅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转型,更通过新能源、现代农业等新兴领域的集聚效应,夯实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为区域经济发展践行国家战略提供了可参照的示范样本。



*本文来源新疆发布 新财数

*本文不代表我集团之投资建议



联系我们

如想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请给我们发送电子邮件,同时也欢迎您致电我们公司,我们的客服人员将耐心为您解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常州街189号
0991 - 5854232
xjgjsy@cqtfhk.com
新ICP备16003845号-1    代码:000159